十年前的
在中國入世十周年的日子里,記者采訪了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得理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盛子菲、江蘇鳳靈樂器集團董事長李書、臺灣功學社(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藍漢民、海倫鋼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倫等業內人士,請他們就切身體會談談入世前后中國樂器行業的變化。
變化1:從4.08億美元到15億美元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樂器行業從無到有,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具有一定規模、品種齊全的樂器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前由于受到當時國際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樂器出口金額很少,據《中國輕工年鑒》記載,1986年,中國樂器出口創匯金額為1211萬美元。
改革開放后,外貿體制改革為中國樂器出口打開了一扇窗戶,樂器行業許多企業從間接出口過渡到直接出口,有了自營出口權,從此中國樂器開始走出國門,一批國有企業從內銷型企業轉為出口型企業,20世紀90年代,受出口退稅政策鼓勵,民營樂器企業和個體樂器生產者也都參加到樂器出口行列,樂器出口開始成為推動樂器行業增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樂器行業通過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自身實力有了明顯增強。1990年中國樂器出口金額為3990萬美元,到2001年中國樂器出口金額為4.08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10.22倍,平均年增長率為26.16%。
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說:入世前20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級階段,是中國樂器行業開始引進國外技術和智力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出去’的過程,入世前10年,中國樂器行業在基礎很低的狀況下得到了快速增長。
2001年中國入世,為中國樂器行業全面進入國際市場打開了大門,中國樂器以低價優勢和不斷提高的產品質量打破了國際樂器市場原有的格局和平衡,全世界的樂器制造商和經銷商都驚呼中國因素給他們帶來的沖擊。中國入世10年,2011年中國樂器出口金額將達到15.54億美元,大約是10年前的4倍,平均年增長率為14.28%。10年時間里,中國共計出口鋼琴323046架、西管樂器38688862 件、手風琴2052448架、弦樂器53790326件,中國成為鋼琴、提琴、西管樂器、吉他、手風琴世界第一大生產國,從2008年起中國躋身于世界第一大樂器出口國的地位,中國向全世界187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樂器,占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數量的79.58 %。
變化2:狼來了,從牛和羊到虎和獅
十年前,人們最大的擔心是,入世以后,關稅降低了,外國樂器紛紛進入中國,會不會把中國民族品牌樂器企業擠跨了。十年過去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江蘇泰興鳳靈樂器集團董事長李書說:鳳靈公司入世前,年產值不到3000萬元人民幣,出口比例不到20%,入世以后,我們也曾擔心外國鋼琴、提琴、吉它進入中國,會不會把我們民營企業的產品擠垮了,事實證明,沒有這樣。如果把外國樂器看成是狼的話,中國民營企業初期是牛或者是羊,入世后,外國樂器紛紛進入中國,狼來了就要把牛和羊吃掉,面對這種生與死的壓力,更促使了我們民營企業求生的欲望,大大加快了我們創新發展的速度,外國產品走進來,我們就走出去,去占領國際市場。同時外國樂器進入中國市場,也使我們有了直接向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提高企業素質的機會,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們民營企業從一個弱小的‘牛和羊’變成了強大的‘老虎和獅子’,比狼還要強。現在鳳靈提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提琴生產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 2億元人民幣,提琴年產量達到50多萬支,產品90%以上出口,占全世界提琴產量的三分之一,吉它年產量也達到60萬把,產品出口到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當說現在世界普及提琴的生產基地在中國,世界上生產提琴的大多數國家都把生產轉移到中國來了。
海倫鋼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倫說海倫公司從生產鋼琴配件轉為鋼琴成品,并將主導產品定為民族品牌海倫牌鋼琴,幾年來海倫鋼琴公司引進多位國外鋼琴專家,站在世界鋼琴的高起點上,使產品產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目前已經達到年產20000架鋼琴的規模,并且大量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海倫鋼琴在歐美,日本等國的數百家琴行銷售, 2011年海倫鋼琴被評為北美消費者認可的中國品牌中最高級別鋼琴,這些都說明民族品牌鋼琴在入世以后,不僅沒有被擠跨,而且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市場占有率都大大提高。中國民族品牌鋼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得理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盛子斐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與狼共舞’,使我們與國外電子樂器行業的來往更加貼近,從中更加了解到他們對產品的質量、設計、外觀的要求,因此在合作過程中大大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設計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在合作中抵抗各種貿易壁壘的能力和信心,當中國產品遇到來自國外勢力的反傾銷對抗時,我們懂得了聯合起來共同反擊,一定能取得勝利的道理。中國入世,不僅使我們自身的實力得到快速增長,同時也增長了在復雜環境下的勇氣和能力,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適應性大大提高。
曾澤民說:中國入世對樂器行業來說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樂器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都面臨著全新的考驗。十年來,中國樂器生產企業抓住機遇,全面進入國際市場,但同時也完成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各項貿易標準和政策的調整,完成了大規模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如果說入世前中國樂器行業快速發展是一種量的積累,那么入世后十年,中國樂器行業是一種質的提高,是企業自身素質的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過程。現在中國樂器主要產品產銷量已經占到了全世界樂器總量50-60%的份額,這一點已經受到歐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認可,‘中國制造’樂器在國際市場得到廣泛贊賞。中國樂器生產企業在走出去,在與國際樂器進出品商,供應商,零售商交往的過程中,學習了規范市場、品牌管理、經營網絡建設等各種國際市場管理規則,懂得了如何與進出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建立關系,如何整合資源,如何建立營銷公司、服務網絡體系,使中國樂器企業在全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意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國樂器行業對全球經濟的適應度和自我調節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伴隨入世,中國樂器行業不僅得到了量的增長,最重要的是打開了視野,更新了思想觀念,加深了對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理解,全行業的法治意識、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平等意識等開始增強,這筆無形財富彌足珍貴,使中國樂器從牛和羊變成了虎和獅
變化3:從與狼共舞到與龍共舞
中國入世十年,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世界,中國與世界實現了共贏,中國樂器工業為推動和促進世界音樂教育和樂器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中國樂器以價廉物美的優勢,大量出口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滿足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樂器需求,大大推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普及音樂教育的進程,填補了一些國家和地區普及樂器的空白。特別是中國向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出口樂器的比重不斷增長,在價格和質量上更加適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教育需要,受到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歡迎。
2. 中國為世界發達國家樂器公司提供了再次發展的空間。臺灣功學社(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藍漢民說:中國入世為外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對外資全面放開批發和零售業務,外國商品可以在中國銷售,這樣使我們公司的業績在中國市場擴大了好幾倍。另外,外資經營環境和政策比過去也寬松多了,過去公司申請一個執照,需要半年時間,現在只需要兩個月時間。
上世紀末,發達國家在高速發展中由于原材料饋乏,工人工資大幅上升等問題,已經使大多數樂器公司難于繼續發展,只有向世界其它國家轉移,中國成了他們的最好選擇。中國入世后,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樂器公司在中國發展不斷提供寬松的政策和良好的生產環境,中國入世10年,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樂器公司都已經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或者是銷售公司。如,日本雅馬哈公司關閉了在美國、臺灣等地區的分公司,把公司銷售和生產重心轉移到上海和杭州。日本卡瓦依公司在北京和湖北宜昌分別建立了合作生產鋼琴的基地。德國施坦威鋼琴在上海建立銷售公司,博蘭斯勒鋼琴在廣州建立生產企業。香港柏斯琴行在國內許多省市開設了琴行,并在湖北宜昌計劃建設鋼琴生產基地。外資樂器生產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樂器行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以上,出口交貨值占到70%左右。
3.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最活躍的樂器市場。
曾澤民說:入世后,中國樂器行業的人才、原材料、各種加工設備已經完全實現了國際化,各種國外品牌樂器幾乎全部進入國內,國際高技術人才、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也都全部進入中國,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適應度、融合度、互換性大大提高,市場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中國國內市場實現了國際化,中國成為世界上最為活躍,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入世10年進口樂器有了大幅增長,2001年海關進口樂器金額0.9億美元,2011年海關進口樂器金額將達到2.64億美元,大約是10年前的3倍。平均年增長率為11.16%,2011年增長率高達20%左右,超過中國出口樂器增幅。大量外國樂器進口,反映出中國樂器市場日益旺盛的需求,同時為國外樂器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外國樂器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與中國入世同步的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是中國樂器工業快速發展和世界全面接軌的一面鏡子。中國入世10年也是上海國際樂器展會成功舉辦10周年,10年來,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長為繼德國法蘭克福樂器展覽、美國洛杉磯樂器展覽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樂器展,每年的上海樂器展上匯聚了來自全世界20多個國家參展商和70多個國家的觀眾,一方面是樂器和其它相關產品的交易,同時也是一次互相交流學習和溝通的重要機會。上海國際樂器展,日益增長火爆的人氣,持續上升的交易量使每年10月的上海成為世界音樂界與樂器產業人士的盛會。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趨緩的大環境下,中國樂器市場風景這邊獨好,有力地推動了世界樂器經濟的平穩增長。
變化4:從初試牛刀到大展宏圖
中國入世10年,是中國樂器的黃金十年,中國樂器行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中國樂器與世界樂器市場全面接軌,學習到世界發達國家樂器公司的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縮小了在產品質量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了參與國際化競爭的本領。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中國入世不僅給中國樂器帶來了好處,參與全球競爭,但風險永遠存在,危機也會發生,必須看到入世后中國樂器行業的進步,僅是初試牛刀,中國樂器行業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目前中國樂器出口仍然是以貼牌為主,自主品牌還較少;中國樂器仍然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低端環節,大部份利潤被外商取得;中國樂器的外貿依存度仍然偏高,不可預測因素較多,一旦國際市場發生變化,中國樂器將會受到較大影響;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內人工成本的上升,原材料資源的短缺都將造成樂器成本的提高,利潤的減少,不僅影響樂器出口,也同時造成外國樂器資本向其它國家轉移。
中國樂器工業的未來會有更大的變化,雖然中國樂器工業在未來發展道路上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走,但是中國樂器行業經過入世10年的洗禮,已經掌握了參與全球化競爭的本領,特別是國內環境為樂器行業更大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針指引下,國內樂器市場將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相信中國樂器行業未來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過程中,將以更加強大的實力參與全球樂器市場競爭,以更大的勇氣向全球擴展,在激烈的全球樂器產品競爭中不斷進取,大展宏圖。中國樂器行業將會在取得自身不斷進取的同時,為繁榮和推動世界音樂與樂器事業的進步作出更大,更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