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30歲的趙霞坐在黑沉沉的鋼琴前。猛地按下琴鍵,美國著名作曲家格什溫《序曲》不羈的旋律便在她翻飛的手指下流淌開來。趙霞,一個地道的成都妹子,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學院鋼琴博士、拉文大學最年輕的鋼琴副教授,2012年1月8日晚,她將在錦城藝術宮舉行鋼琴獨奏音樂會。
勤奮的鋼琴演奏家
提前回蓉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趙霞隨意挽著發髻,一身顏色不甚鮮艷的便裝。與李云迪、郎朗等鋼琴天才的鋼琴明星形象相比,實在太過低調。但當她坐在鋼琴前,彈下第一個音符,便開始光華綻放。
趙霞的琴聲有一種輕松便能拽著聽者情感的魔力,這歸功于她長達20多年的鋼琴訓練。3歲學琴、12歲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18歲考入美國南加州音樂學院,9年從本科開始,一口氣讀完研究生和博士,并且連續9年都獲得全額獎學金。一帆風順背后是艱苦的付出。趙霞笑稱,當年她5歲開始師從四川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楊漢果教授。鋼琴要彈出情感,第一步便是基本功。手指沒力量怎么辦?楊教授出了一個主意:把鋼琴拆開,讓調琴師仔仔細細在每個琴鍵上纏上鉛圈。這下,趙霞要彈完一首曲子,就不得不使出吃奶的勁兒。每天4小時以上的練習,曾經是趙霞的噩夢。她哀嘆過自己沒有玩耍的時間,枯燥的生活,以及高強度訓練所致的手指酸軟。卻因為喜歡鋼琴,又咬牙堅持了下來。
這次回成都舉行音樂會,坐到當年的鋼琴前,趙霞無比感嘆,愛上它,苦練也會有樂趣。
鋼琴老師很溫情
從美國南加州音樂學院畢業后,趙霞直接被美國拉文大學聘為鋼琴副教授。她的鋼琴公開課在學校非常受歡迎,每次一公布,便被學生搶完名額。趙霞有自己的秘訣:通過普及古典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情不自禁喜歡上鋼琴。
比較貝多芬和莫扎特小夜曲的不同,聽《天鵝湖》的主旋律在不同的情節中不同的情緒,作曲家不同時期賦予作品的不同風格……讓學生走進音樂大師的生活,從而對鋼琴產生濃厚興趣。趙霞感嘆,學琴的確離不開勤奮,否則就不可能擁有扎實的基本功。但音樂原本是很美和享受的東西,中國的鋼琴教育太強調技巧和基本功,忽略了傳遞音樂自身的感染力,往往會讓學生感到痛苦。如果能讓學生先愛上音樂,或許能讓孩子們走得更遠,他們演奏的音樂也會更有感染力。
在趙霞眼里,鋼琴彈奏絕非炫技。所以,這次回成都舉行音樂會,她親自安排了全場曲目。上半場是音樂大師的經典,比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德彪西的《版畫集》以及格什溫的三首序曲以及一首歌劇。這些并非鋼琴彈奏難度最大的曲目,其音樂魅力卻仍然考驗彈奏的力度、速度與音色。下半場則有根據中國民歌改編的一套小曲,朝鮮作曲家的《長短組合》,壓軸曲是中國民樂改編的 《百鳥朝鳳》。趙霞說,中國民族音樂的多元、音律和意境之美,對她來說是迷人的藝術體驗和美好享受,我想通過自己的演奏告訴家鄉觀眾,古典音樂其實并不遙遠。靜靜聆聽,充滿意趣的樂思和真摯的情感,更是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