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劉詩昆同盛中國此次在廣州演出,在曲目上跨度極大,從鋼琴協奏曲《黃河》選段,到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均將演奏。此場演出的末尾,還將有經流行歌曲改編的《情人的眼淚》、《彎彎的月亮》等通俗歌曲呈現。
在演出前,南都記者專訪了劉詩昆和盛中國。
南都:為什么你們這次想要合作?
盛中國:這是演出經紀人的一個創意,我現在是中國小提琴協會的會長,老劉在鋼琴界也是泰斗級人物,把小提琴和鋼琴的泰斗級人物放在一起,是個很大的亮點,也算是一種組合,聽眾聽起來才覺得有意思。
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們是非常好的、兄弟般的朋友。我們的友誼維系了幾十年,從小到大,在文化大革命也經受過考驗,友誼還能保持到現在,彼此都有一番信賴、支持和幫助,這種友誼是非常可貴的。
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就合作過,后來一起去莫斯科留學,回國后有機會也曾有過合作。這次能再度合作,我是非常期待的。因為我們都忙,實際上并沒有太多時間排練,所以這次演出主要是一個氛圍,我們的獨奏都是精心準備的,至于合奏,可能趣味的比重更大一些。我和劉詩昆都不會太計較這些,一切都看聽眾,怎么有意思就怎么來吧。
南都:你這次演出還會演奏《梁祝》,《梁祝》對你而言有什么特殊意義呢?
盛中國:肯定會演的。因為《梁祝》對我有特殊的意義,第一個是我演奏《梁祝》的場次是世界最多的,第二個就是我錄制的《梁祝》光碟最多,第三多就是把《梁祝》帶到國外去演奏我是最多的。
外國人聽《梁祝》什么感覺呢?它是欣賞中國近現代音樂的一個標志性的符號。海外華人聽《梁祝》就不僅僅是聽《梁祝》了,那就是鄉音,就是思鄉曲。所以《梁祝》經歷了半個世紀還是有旺盛的生命力。
《梁祝》到現在已經有五十多年了,為什么隔了半個世紀了,至今沒有一個能超過《梁祝》的小提琴曲出來?現在我每次演出都拉《梁祝》,我覺得既是一個好事,因為大家都愛聽,反過來也是一個悲哀,因為再沒有什么替代《梁祝》的曲子了。如果你能創造出別的《梁祝》,不輸給它、大家很想聽的,我也有個選擇余地,現在就一個《梁祝》,沒得選。
南都:中國作曲界這種后繼乏力的情況,你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盛中國:現在新曲子也有,只是達到《梁祝》這么大影響力的曲子沒有。有很多原因。比如說作為作曲家來說,需要有更多生活經驗,是有感而發的,但你沒太多生活經驗,你怎么能創作出來呢?所以我覺得作曲家應該走出去,走到大自然里面去,走到大眾的生活當中去。要能夠和大眾共命運,能夠了解他們的痛苦、追求和快樂。如果能做到這些,我想情況會好很多。當然作曲技巧也很重要,沒技巧是不行的。生活經歷與技巧,兩者缺一不可。你有生活沒技巧,不能把它變成曲子;你有技巧沒有生活,你寫出的旋律,始終是空洞的。
南都:你們算是新中國很早一批在國際上成名的音樂家,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的音樂家在歐美接受音樂教育,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你們對他們有什么建議么?
盛中國:對年輕演奏家而言,能在國際上獲獎,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你必須認識清楚,國際比賽得獎,只是你事業成功良好的開始,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你能不能成為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對很多獲獎的人來說是要打問號的,最好真正能成大器的真是少之又少。這個人就消失了,能夠成大器的人很少。(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對于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人格的修煉是非常重要的,你到一定時候,就不是比技巧了,比的是內心世界。你有再高的技巧,如果你的修養欠缺,就無法提升了。就像我們堆沙堆,底盤大了沙堆才堆得高,底盤小了,堆不高的。你要成為大師,要有很大的底盤,這個底盤包括你的人格魅力、知識面、在各方面的修養乃至你對人類的關懷、對世界的關心。如果我心里裝的是世界的話,我拉出的氣就會很大;如果我心里裝的是我的兩只手,拉好了會怎么樣,拉不好會怎么樣,那哪有氣場?所以對于這些年輕人,我衷心地希望他們能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底盤,這樣他們才能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反之就越走越窄,漸漸就消失了。
劉詩昆:現在的年輕藝術家,情況很復雜,各自有不同的追求。但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們年輕時,不可能有商業的活動,也很少能夠出國,當時最多就去東歐。現在年輕人出國就容易多了,當然,青年鋼琴家也不是人人都像郎朗、李云迪一樣出國,他們只是特例,不是一般的社會規律。
在現在的年輕人里,我沒發現誰有我當年的影子,也沒有心思去發掘。總的來說,現在光靠專業水平成名已經不多了,因為同樣水平的人很多,更多的是機遇和命運。我們也不需要那么多專業的演奏家,1000個學鋼琴的孩子出1個專業的演奏家已經足夠了,全中國出10個演奏家也已經足夠了。
南都:劉老師你辦了很多音樂教育機構,在這過程中你堅持著什么樣的觀念?
劉詩昆:我在香港、內地辦了三十多所劉詩昆鋼琴藝術中心、十幾所劉詩昆音樂藝術幼兒園,一共有七八萬的學生。廣州天河區的培訓中心是全國最大的幾所培訓之一。培訓中心推廣的是德智體美中的美育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僅教鋼琴,也教舞蹈等等。望子成龍已經是過去的觀念,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只是求孩子懂一點音樂,就像你學數學不一定是為了成為數學家,但是要會懂,這樣理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