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推出 《交響情人夢》、《肖邦·愛》等多媒體鋼琴音樂會并大獲成功后,著名青年鋼琴家宋思衡將焦點瞄準村上春樹。12月17日,他將在星海音樂廳創造一次文學與音樂以及多媒體的劇烈碰撞,上演新作《尋找村上春樹》,讓觀眾聽見村上,看見音樂。
用古典音符描繪小說人物
宋思衡說,策劃以村上為主題的音樂會,不單單是為了滿足中國村上春樹粉絲們的強烈需求,而是深入到村上小說的本質當中,因為村上本身就是一個很專業的古典和爵士樂迷,村上春樹也慣于在文字中以音樂作品作為背景和故事線索。他說,基于村上春樹文學作品與音樂不謀而合的交融,自己準備用音符來尋找村上春樹,而國內資深翻譯家、國內最受推崇的村上春樹譯者林少華對此也表示了巨大的認同。他說:思衡君的鋼琴演奏‘或悠揚婉轉,或神采飛揚,或惆悵百遣,或一擲千金’,使我們加深了對村上春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此作為譯者也好,作為聽者之一也好,我要對思衡君致以敬意和表示感謝,我用中文翻譯了村上春樹,思衡君用鋼琴翻譯了村上春樹。同樣是翻譯家,思衡君比我翻譯得高明得多,簡直出神入化,電光火石,來去無蹤。據悉,音樂會上,村上筆下的直子、羊男、小小人、百分百女孩、敢死隊、金毛獸等人物與形象將用巴赫、德彪西、卡巴列夫斯基等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來傳達。宋思衡表示,村上的作品有著很濃郁的禪意,大部分作品中都存在著兩個世界。我依照村上所描述的想象世界,去尋找與其意境最為貼切的古典音樂,把它們鑲嵌至最合適的位置。 他說:這樣的一次嘗試也讓我充分認識到,其實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在很多內在的本質上有著豐富的暗合和統一。
攜手國際多媒體大獎得主
在以往宋思衡的音樂會中,多媒體是關鍵元素之一,也是一大看點。在傳統鋼琴音樂會的基礎上,加入多媒體視頻、燈光、舞美和舞臺表演、戲劇等手段,從視覺和形式上大大豐富鋼琴音樂的表現內容,使得聽覺和視覺結合在一起,立體的為觀眾呈現出一種未來音樂會的主要表現形式,這就是宋思衡心目中多媒體音樂會的未來。近年來,宋思衡首創的多媒體鋼琴音樂會成為音樂圈關注的焦點,著名指揮家湯沐海評價說:這種革新,重要的是其思想觀念是獨有而標新立異的,似乎沒有任何的可比性。音樂藝術從受眾群上來說絕對不存在雅俗貴賤之分,只是根深蒂固的普通觀眾總是覺得古典音樂是嚴肅的,門檻過高。如何讓普通群眾走進音樂廳,我們這些搞音樂的必須重視起來。多媒體音樂會并非是世俗化,是為了拉近屬于這一時代觀眾的視野。在《尋找村上春樹》中,宋思衡將攜手國際多媒體大獎獲得者李競菲,使用多媒體手法營造各種意想不到的畫面和設計。宋思衡還將跟隨現場視覺和文字的變化來演奏,曲目包括德彪西的《前奏曲》和《亞麻色頭發的少女》、斯克利亞賓的《第四鋼琴協奏曲》、巴赫-古諾的《圣母頌》等,他甚至會即興演奏披頭士《挪威的森林》等,而這也是他首次在音樂會中現場即興演奏。此外,他還將演出親自創作的新曲《巴黎的小戀人們》。
鏈接 當宋思衡遇上村上春樹
從上音附小、附中到大學,再赴法國深造,宋思衡的學藝經歷與許多學院派演奏家一樣,并無特別之處。即使于2004年獲得頂級音樂賽事——第61屆法國瑪格麗特·隆-雅克·蒂博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宋思衡仍然老老實實地鉆在浩如煙海的鋼琴作品中學習。不過,他也喜歡讀書,尤其對村上春樹的作品愛不釋手。最早喜歡村上春樹小說中的人物、故事,逐漸對他社會思考的表達和想象世界的描繪感同身受。在他的作品里,音樂也成了敘述城市生活心態的重要內容,讓我深受啟發。記得大概幾年前好多人都是人手一本《挪威的森林》,當時我還沒有聽過這首披頭士的歌,這個名字非常讓我好奇,所以我就找來這本書看。于是我知道了披頭士的這首歌,知道了村上春樹。我最喜歡他的一本書大概是《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宋思衡還提到:村上也是一個很專業的古典音樂和爵士樂樂迷。他的小說中提到了大量的古典和爵士樂,特別出名的一個例子就是他的《1Q84》中提到的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使得這首即使在古典音樂圈也不算太出名的樂曲一下子為大眾所了解,很多人好奇的去聽了這首也許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去了解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