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素有許多,諸如發展戰略、內外市場、產品設計、產品質量、管理流程、資金等要素都很重要,但是人的要素在諸多要素中是最最重要的。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討論人才戰略,事實上每個人在其特定的領域或特定的時間都是人才,只要真的入行的人他就一定是人才,傳統工藝的全能型人才和先進生產工藝流水線上的人才只是從技能標準的上來區分,所以提倡把所有的人當才是企業家必須的戰略眼光。江蘇鳳靈集團之所以能成為提琴產業的領軍企業,正是得益于李書董事長和他的核心團隊做好了人的文章,并有效的實施了人才機制的五部曲。
一、 全員技能抓內培
無論是在管理、技術、質量、設計崗位的人員,還是在一線的操作工人,鳳靈集團都有一套完整的內部培訓制度和考核任用、晉升、加薪的制度。公司人力資源部配備專人和專業團隊推動全員培訓工作,并從不同崗位上考核選配行家里手擔任企業內訓師,對新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對老員工定期進行崗位技能提升、工藝流程規范、產品質量提高等系統培訓,使全員的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2008年起,鳳靈還成立了廠內技工學校,對所有人員進行技術和管理的輪訓,考試考核合格后,給予技能等級的獎勵,并作為管理崗位晉升的條件,在全公司形成了學管理、學技術、比能力、比貢獻的雙學雙比的熱潮。2010年起,對照《提琴制作工》的職業標準,在全國通用的教材編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公司組織技術力量編制了《提琴制作》內部教案和學習講議,與地方人社部門共同舉辦專業培訓并考核發證。至今全公司通過初級工考核的員工達600多人,通過中級工考核的達220多人,通過高級工考核的達60多人;不僅如此,公司還為提琴產業之都的各個企業專門開辦技能等級班,至今已獲得各等級證的人員達到400多人,較好的推動了提琴產業的良性發展。
二、 核心人才高標配
從2000年起,隨著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各崗位和各層面的高技能人才越來越成為企業的核心需求,因此,企業制定了專業人才戰略的兩個五年計劃,分別就管理、技術、外貿、文化產業等方面不惜重金、不拘一格、求賢才、找能人,成就了鳳靈今天的強有力的核心團隊。如今,鳳靈的高管團隊全面達到了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外貿團隊成為行業里較強勢的市場高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企業訂單的穩步增長,鳳靈的產品遠銷世界86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5%以上;技術團隊不僅為企業的產品設計、設備改造、科研攻關作出了很大貢獻,而且還申請專利110多項,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六項,同時還參與制定了相關的全國行業標準10多項;文化產業團隊在行業內率先完成了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打造了行業內規模最大的樂器博覽館,并成為樂器行業首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中國提琴產業之都。
三、 專業知識搞特訓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中高層管理、技術崗位的人才都有著不同的要求,他們運用原有的經驗、技能和智慧發揮著各自的才能,但對新的領域、新的知識、新的產品的把握和新的經濟形勢下資本運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據發展需要,集團有計劃、有目標的制定和實施高管繼續深造方案,每年從經費和時間上都做出合理安排,用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特訓。從2006年起,每年都聘請資深的咨詢公司顧問對涉及企業內部管理、質量管理、執行力管理、人資管理等多項實戰管理知識。進企業專業培訓,有效的提升了全公司的管理水平;2006年還派出兩名副總去江蘇大學專修MBA課程,較系統的掌握現代企業的管理理論與方法,特別是近幾年中,根據全球經濟變化的需要,董事長親自帶隊、全體高管團隊分別參加了清華、復旦、南大的總裁高級研修班,針對企業管理、資本運營、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等多個領域的課題系統學習,較好的實現了新經濟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四、 尖端人才借外力
企業的快速發展靠基礎人才和自有力量是遠不能勝任的,特別是專、精、尖的人才更是困難。所以,從2003年起,鳳靈在行業中率先啟動了聘專家搞科研的借外力戰略。10年來,企業與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10多個專業院所建立了長期或項目型合作,并聘請了大批的專家教授為企業的技術創新、科研開發提供服務,均取得了較好業績。特別是鄭荃教授、韓寶強教授、呂思清老師等行業內領軍人物的大力支持,為鳳靈產品創新、科研項目、藝術培訓等多元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樂器聲學品質檢測系統、用生物與光電技術對木材的改性、木材生物改性與提琴音質改良、民族低音樂器創新技術在大提琴上的應用等項目,均通過了文化部科研項目的驗收。近年來鳳靈集團開發的直立音板雙音箱弦鳴樂器不僅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而且還被列為2013年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目前,正與南京藝術學院等院校組成專家組,進一步深化研究,力爭2014年上半年成果驗收。科技創新讓鳳靈嘗到了甜頭,讓鳳靈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五、 未來人才聯合培
人才的持續性培養與造就,是保障企業可持續增長的核心要素。從人才的培養軌跡分析,2000年以前師傅傳、幫、帶是人才培養和技能傳承的主通道,而近10年來的方式隨著人才年齡層次、文化層次和信息技術等多元復雜因素的變換,傳統的手藝復制已越來越淡出,即使是大師傳授精湛技藝也借用了先進的工具,所以新時代的工匠不再會機械式復制,人們已經把工藝流程、自動化生產線、數字設備全面融合在一起,所以這些年我們產業工人在面臨老齡化的同時,也碰到了知識層面更新的障礙,特別是樂器產品已不再是傳統木工、金屬工、油漆工的組合,而是懂技術、懂設計、懂藝術、懂科研團隊的結晶。因此,鳳靈集團在近幾年的員工隊伍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專業與學歷的匹配,并舉辦各種類型的專業培訓,基本滿足了當前經營的需求和市場的需求。為了全面適應未來產業的發展格局,鳳靈集團從企業自身發展出發,更從中國提琴產業之都的整體發展的大局著想,與地方政府共同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人才綱要,在當前建設樂器學校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分步實施人才聯合培養的戰略。2013年鳳靈集團與黃橋鎮政府共同申請,經江蘇省文化廳和江蘇省教育廳聯合批準,在江蘇省戲劇學校招受首批樂器修造專業學生,樂器行業校企聯合辦學歷教育,為未來中國樂器行業培養全能人才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也為企業未來的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在我們樂器行業中各企業的人才戰略都有其獨到和值得借鑒的好經驗,鳳靈的舉措與各家亦有異工同曲之效。十年樹人定不易,持之以恒終能成!真要做好人的文章必須得苦下功夫。